close

六大招,預防心血管疾病

除了掌握第一手病徵外,改變生活習慣可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。向來飽受心血管疾病頭號死因困擾的美國,近年來因為預防有道,罹患率已經比過去降低了10%,死亡率更減少了28%。至於該如何著手?營養學專家的建議:

1.
三多三少的飲食原則
三多:多食蔬果、全穀類、多食深海魚肉、多大豆蛋白質
三少:少飽和脂肪、少熱量、少鹽

2.
多運動
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(CDC)建議,只要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(游泳、慢跑、快走、騎腳踏車…),就可以常保心血管健康。

3.
戒煙
美國心臟協會統計,戒煙能減少50%的心血管死亡率,而戒煙後三年,罹病率就和從未抽煙者相當。

4.
自我放鬆、避免壓力
研究顯示: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、升高血壓,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,形成血栓,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。因此,平時應學習緩和自己的情緒、輕鬆面對壓力、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、常說笑話並具有幽默感。

5.
定期健康檢查
40
歲以上者每年應定期檢查,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。而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 者,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,以瞭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。

6.
多攝取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食材
深海魚油、綠茶素、銀杏、納豆、紅麴及Q10等都是很好的健康食材,但因納豆風味比較特別,許多人比較不敢食用,而拜現代生物科技所賜,已可將納豆、紅麴、大豆等有效成分濃縮萃取出來並封裝在素食可用之植物膠囊之中,不但去除了納豆令人難以接受的味道外,12粒之食用方式也較為便利,提供給各位參考。


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大檢測

中風、心臟病、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,一向在國人死亡排行上名列前茅;每逢寒冬,氣溫驟降,因氣候變化差異大,加上血管驟然收縮或舒張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與復發,更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季節。所以,習慣於晨間運動的中老年人,更是特別需要注意保暖。

近幾年歐美大規模流行病學及前瞻性臨床研究發現:血中總膽固醇值每升高20mg/dl,則冠狀動脈心臟病罹患率增加17%,可見體內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值高者,即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。

肥胖:肥胖會加速動脈硬化,並使心臟負荷過重,因此體型肥胖的人,愈容易有心臟病、腦中風發作。

糖尿病:糖尿病會加速血管壁的增厚及硬化,而引起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。

年齡:隨著年齡的增加,腦血管會逐漸硬化狹窄,容易引起腦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發中風。

抽菸:香菸內含尼古丁,易使心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、心跳加快、心律不整等現象出現。

其他:缺乏運動、過量攝取鹽、咖啡及茶、酗酒及家族遺傳等都是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。

心血管病變所引發的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往往發生突然,讓人措手不及,其實藉由藥物及非藥物,控制減少生活中可被修正的危險因子,就能預防悲劇發生的可能。

減少危險因子 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

早晚加強注重保暖
氣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、血管孔徑變窄,因此會有栓塞的問題發生。做好禦寒動作可以減少心血管發生率。

遵照醫囑定期服藥
患有心腦血管疾病、高血壓的患者要按時服藥,不可突然減量或停藥。並經常測量血壓;高血壓患者最好每日測量血壓,確保控制良好。

改變飲食的習慣

1.
均衡的飲食
增加白肉的攝取(如魚肉),減少紅肉的攝取(如牛、羊、豬肉);減少咖啡及空熱量食物如各式加糖的飲料、可樂、汽水等;多攝取可幫助降低膽固醇或穩定血壓血糖的全穀物(如燕麥、糙米)。

2.
採低膽固醇、低鹽、低熱量的均衡飲食
減少動物內臟、蛋黃、蟹黃等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,同時減少鹽分的攝取,烹調時多採用清蒸、水煮等較清淡的方式。

3.
多攝取高纖維蔬果
在飲食中多攝取高膳食纖維食品,如鳳梨、西洋芹、薏仁等,以及攝取十字花科蔬菜的花椰菜、甘藍菜、柑橘類水果等,可以幫助降低血膽固醇,防止血管的硬化。

4.
補充充足的水分
寒冷氣候會讓人減少飲水,但水份不足會增加血液黏度,提高栓塞的機會。

適度運動

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代謝加速熱量消耗,消除血中脂肪、減少動脈膽固醇、脂肪的堆積,如:散步、慢跑行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。建議的運動方式請遵照333法則:

1)每個星期要有三次的運動
2)每次至少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
3)心跳的速率至少要有130以上。

其餘如保持良好的心情、維持正常的作息不熬夜、不抽菸、不酗酒,維持標準體重、定期健康檢查等,都是遠離『心』頭大患的不二法門


注意營養的補充 免除心頭大患

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與日常的營養補充也有很大的關聯,因此建議平日可搭配如綜合維他命、銀杏果、深海EPA魚油、純化綠茶素、納豆紅麴等保健品保養,都可以提供健康相關的益處。


參考資料 心血管疾病預防常識 網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